你的素质决定你的格局
你的素质决定你的格局,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,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,一个人的风格无不铭刻着其生长环境和个性素养的特质,下面小编整理了你的素质决定你的格局。
你的素质决定你的格局1你的人品就是你的名片,决定了人们敢不敢为你舍生卖命。一个没有人敢为你舍生卖命的人,你永远是江心里的一只孤独的竹篙,永远不能“成事”,永远到不了想要达到的彼岸。
在我做记者的时候,领导派去外地山区调查一个瞒报事故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老记者,都清楚,调查这样的事情,有时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(不是我故弄玄虚,因为跟我在一起暗访的记者有被打断腰的,有丢了性命的)。我记得当时分组是派老刘和小李一组,而我和另外一个美女一组。然而,老刘说什么都不跟小李一组,非要跟我在一起。当时,这样的情况让小李很尴尬,我们大家也觉得老刘做得有些过分,这不是给小李下不来台吗?
由于老刘一再坚持要跟我一个组,最后领导只能安排小李跟美女一个组,我跟老刘一组。
临出发前,我问老刘为什么不跟小李一组,老刘说的一句话竟然让我深有同感。老刘:小李连他爹娘都不管,我敢相信这样的人?我难道比他爹娘还跟他亲近?咱们这活出去都有性命危险,真有了危险,他还不把我卖了!
果不其然,小李这一组由于经验缺乏出事了,然而,出事的不是小李,是哪个美女,腿折了,打的。
也因此,小李后来辞职了,因为单位没有人再愿意与他在一起工作了。
你的素质决定了有谁愿意搭理你,有谁愿意帮你。没有人帮的人,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,人生自然就没有大格局。
一个没有素质的人,往往有修养的人不理你,跟你同样素质的人会“修理”你!
有这样一个事情,是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: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,骑车本想去我们镇上,结果走到我们老家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走了。这时候,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个老爷子,于是连车子也没停,就一边骑车子一边问这个老爷子“到镇上还有多远,该怎么走?”他问了,但是听不到老爷子回答。于是,她停下车来,回头看着老爷子又问道:“我问你路,你怎么不说话呀?”这时候,老爷子才翻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说:“我不知道你跟谁说话呢,我说什么?再说了,你问句就这样问呀,练车子也不下来,谁教给你这样没礼貌问路的?”小伙子无语了……
时至今日,我也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人,我也遇到过这样不停车,甚至从你身边擦身而过问路的人。当然,我也不做回答。不是我不善良,而是因为我不能给一个不尊重我的人回答问题。
所以,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。你没有素质,你不尊重别人,自然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,不尊重你的人多了,自然给你拆台的人也就多了。那么,你还如何发展你的人生格局?
你的人品和素质,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!你的人生看似没有轨迹,其实都是自己做人的结果!
你的素质决定你的格局21、独处,是一种能力。
一个人自我修养越提升,和孤独相处的能力就越强。因为在孤独中,和自己独处的时间空间骤增,你就需要主动规划当下。
很多人突然闲下来不适应,是因为习惯了一直以来的按部就班,被工作时间、大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别人的喜怒哀乐牵着走,从没体会过和感受过独处,也不愿意被环境冷落。大多数人习惯了群居,也习惯了一群人孤独的狂欢,反而不习惯独处了,没有了孤独自处这种能力。
孤独自处这种能力之所以可贵,在于它需要强大的自我约束和规范。而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,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独处时,无人干涉,无人督促,是选择放纵还是坚守本心,全靠你自己的自律程度。
有能力独处的人,或许并非就高尚,但至少他是自律的,踏实的,内心是充实的。
决定你人生格局的,往往是你的独处能力。
无数伟大的创新正是独处时不断精进学习的成果,掌握了独处时能力,就掌握了成功的秘诀。
2、独处,刚好是内在整合的时机。
周国平说:“人之需要独处,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。”
一个人在独处时,才能将平日摄取的外界信息加以沉淀,不至于在繁复的世界里迷失本心。经得起独处的考验,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。
一位采访过李嘉诚的记者曾写道: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此等之事一直秘不外宣,甚至自己的老婆也不知道,一切都自己心算。
心胸之大,是撑出来的:丧父、养家、肺病、贫穷……
如果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,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。
“孤独是他的能量,也是他的朋友。独处时,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,会不断自己抛问题、自己回答。他现在的习惯,就是来自于此。”
叔本华曾说过,
“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。
谁要是不爱独处,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,
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他才是自由的。”
3、独处,是一种修炼,更是自我最好的增值期。
诸葛亮十五岁时,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。但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,既不懂军事,又不能知人善用,不是命世之主。于是选择了隐居独处,躬耕苦读。
隐居独处的十年间,诸葛亮广交江南名士,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,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。“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”,智谋、才志皆不输给任何人。后来,在徐庶的推荐下,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,由此他也得以大展抱负,匡扶天下。
人在独处之下,反而能摒除一切杂念,更清晰地认识自己,更全面地观察周围环境变幻,让自己获得更优质的提升和机会。
村上春树说过: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,或者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。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,独自跑步也罢,写文章也罢,我都不感到无聊。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,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。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,我可以想出许多来。
独处的时光,往往是你自我提升的最好机会。
4、独处,恰恰给了我们自我反省的机会。
很多有成就的人,都会给自己留有独处的时间。他们往往更有逆流而上的勇气,更加适应独处,耐得住寂寞。
就算是结交广泛的比尔·盖茨,也要坚持每年两次的“思考周”。
在这段时间里,他会躲在某个湖边小屋,切断一切社交网络,闭门谢客。
这一周就如其名,都用来思考。针对公司的将来、科技产业将如何改变世界等主題,激活脑力。这段期间,盖茨可不会空出时间去吃什么大餐,而是将员工送来的报告或报章杂志的报导、专业书刊等一一详读,整理自己的想法。
他定期还有专门的“阅读周”,独自一人待在一间无人打扰的小屋内,安安静静心无旁骛地读完他那时时更新的一袋子书。
在他看 ……此处隐藏742个字……,教导那要出国的孩子别拿上课当回事,那孩子就懵圈了。
热播剧《人民的 名义》里把人大概分为九个层级:
01
认知最底层:无明之人,总是被人盘剥而无力自保
这些人在剧中,就是一个工厂的员工。他们原本持有工厂股份,工厂拆迁收地,地价涨到10几个亿,工人们好开心,以为自己发了——可万万没想到,工人们的股份,被高手通过资本及权力双层运作,统统抢走了。
工人们怒不可竭,组织起来保护工厂,对抗拆迁——结果不慎点燃汽油,把自己烧得好惨,住院都没人过问(影片中的各级官员,满口大词,但没一个去医院看望过他们)。
这些工人在最底层,没有能力保护自己。为了生存只好上街摆摊卖早点,影片说她们被城管追撵,有的一头撞在公共汽车上,殒命身亡。
——这是时代底层较为真实的写照,社会是否有良知,取决于是否善待这些人。处于这个层级中的人是否有能力,要看他能否走出这个层级。
02
认知第二层: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及拆迁者
这个层级的人,比最底层略微明白一点点——但只是认知到了最底层的苦与伤,自我认知是懵懂的。所以他们的认知特点,是昏妄不定,喜怒随境。
昏妄不定,喜怒随境——比如说工会主席郑西坡,已至退休之年,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儿子有出息,好赞助他自费出版诗集。而他的儿子呢,却在挖空心思,想从老头手里抠钱。一家人活得稀哩糊涂,相互算计,喜怒不定。
就是这个心情随环境翻覆变化的郑西坡,居然敢带着工人重新创业——现实中是没戏的。但影视剧中,啥怪事都会发生!
03
认知第三层:草根小老板蔡成功
蔡成功已非凡属之辈,但剧中男主角一语道破:他是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,打小爹不管妈不顾,学习成绩差而不停的留级。虽然他凭着自己的气魄与胆略,硬是杀出条血路,从草根成为统率一千多人的企业家。但商政合围,暗伏死套,饶是蔡成功三头六臂,最后还是被人暗算。
遭暗算后的蔡成功,疾逃北京向发小求助——发小就是剧中主人公,却把他送来的礼物,嗖的一声扔出去了。
一芥草根,也配和京官套交情?
拎着猪头也摸不到庙门,这就是底层小老板普遍的悲哀。
04
认知第四层:买卖无非人情,商业无非人性
剧中的红顶商女高小琴,就是这个认知的代表。她以一介贫家女起步,攻城略地,白手起家,坐拥近百亿资产。
她应该是大家最喜欢的、巧取豪夺的高手。她打通政商通道,先让银行给大风厂老板蔡成功慢放贷款,逼蔡成功以工厂股权做抵押,在她这里借过桥贷款。然后再让银行断贷,蔡成功霎间崩 盘,十几个亿的地皮,就全归了高小琴。
——现实中这样的商业者,比比皆是。但,真正的高手资源运作更缜密,不会让任何人抓住把柄。
05
认知第五层:洞悉世象格局,平台重于能力
认知到这层次,就具备了娴熟的社会管理能力,做个局长不在话下。
剧中的男猪脚在此层级,还有公安市局的局长赵东来,以及反角光明区分局的局长程度。
这个层级以人为资源,他们知人心,识人性,但谋事思维,使得他们只能从局部来看问题,全局观有待提高。
06
认知第六层:上窥权道,下俯苍生
长年与这个层级的人士交往的人会发现,他们语境温和,目光平静,对部属习惯于下指示,而且他们的指示精湛到了怕人:第一干什么,第二干什么,第三干什么……他们精通事理学,知道一个起点会引发人心的何种骚乱,知道坑在哪里。
他们话少,言必有中。
剧中的公安厅长祁同伟、省检察院院长季昌明,纪委书记张树立都在这个层级。所以他们有人想再上一层,有人想平安无事退休,各有各的选择。
07
认知第七层:勘破死局,人生无困
剧中最让大家心疼的达康书记,就是这种类型。他们思虑全面,别人眼中的死局,落在他们手中就会咸鱼翻身。此类人从政高调,经商低调。如果从政,哪怕只在个小县城,也会在第一时间上达天听。如果经商,他们的钱不会比马云少,但却谢绝马云的风光。
他们最擅长的,是启动社会资本。他们能用别人的钱,办成自己的事儿,还能给对方带来丰厚回报。所以他们最喜欢说奉献,说为他人着想。
在商界,一个人走到这步,就可以告慰此生,洗洗睡了。
但在政界,仍有漫长的权力之路,继续挑战他们的生命。
08
认知的第八层:不为而成,非建而功
剧中主管政法委的副书记高育良,就是这样一个人。他原本是学院的系主任,出学界入政界,痛快淋漓的实现人生抱负,想做成的事,早就做完了。要摆平的人,早就趴下了。值此桃李满天下,弟子遍权门。高老师返璞归真,只想找百八十个红颜知己,卧睡于桃红柳绿之地,尽情的享受人生。
这类人高度疑似天界的神祗,原本得窥智慧天道,却耐不得红尘诱惑,沦落凡尘为妖。现实中他们即有智慧,又有人缘,活得贼啦啦爽。但影视剧中吗,这类妖物是必须要收掉的。
09
剧中的认知天花板:明察洞悉,大度深沉
省级一把手,其视野之宏阔,词锋之明晰,往往带有一种震骇人心的效果。掌控全局是他们的日常工作,而且他们又精熟人心细节,再繁复的局面,你可能说三天三夜还没讲清楚,他最多不超过五个字,就能够说得明明白白。
见大而行远,迎刃方通简。
九层之上,犹有高台。
九渊之下,犹有沟渎。
如果说,这个世界有竞争的话,竞争的就是认知。
认知——先是你知道多少,然后是你如何看待这些。
——知无对错,心生是非。
一切不过是人性。
知人知已知世知事,观山观水观海观风。
释伽拈花而笑,回头就是彼岸。认知升级不过就是心意的一转。睁开眼,环视这辽阔的世界。看天看地看风看水看人心,从局部视野走出,向规律纵深挺进。打开心,释放那迷乱的情绪。知己知彼知世知道知人心,从悒郁的杂绪中走出,俯瞰人性那万古千秋的无尽悲凉。八万四千法门,不过慈悲之心。迟早你会击败心中的软弱与恐惧,让这美丽非凡的大千世界,成为你生命的舞台。
认知事物的本质才能提升格局
我们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精神实体,认知层次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。这就是好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起眼的事或不可思议的事,过了几年人家成功了的缘故。你认为“不起眼”、“不可思议”的时候,其实人家已经在布局。要提升格局,就要提高认知能力,改变认知层次,最根本的就是要去认知事物的本质。就是要求我们从繁茂芜杂的信息中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由表及里的进行加工处理,寻找出事物核心的运行原理和规律。抓住这个核心,把它放到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去分析、去评价、去认知。长此以往,你的自己的认知体系、思维方式、判断方法也就自然形成了,格局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,就可以看到更高层次的世界了。
文档为doc格式